欢迎来到太阳成集团tyc138现在时间是:
访问旧版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正文
教育教学
学院举行新农科和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集中开题
发布人:储召杰发布时间:2020-07-04

7月2日上午,学院举行新农科和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集中开题,学院副院长石磊、王昭,各系主任和教学巡视员参加此次开题汇报会。6名新农科教改项目主持人及团队成员、1名新工科教改项目主持人分别从项目拟解决问题、项目工作基础、思路与举措、项目计划及预期成果进行了汇报。

黄传琴副教授首先针对新农科教改项目《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农业生态与环境领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进行介绍。她谈到,项目拟对标新农科建设要求,以“华癸创新计划班”为试验班,围绕信息技术、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建立跨学科教学团队和实习实践基地,培养农业环境与生态领域创新人才。石磊教授介绍了新农科教改项目《校所合作协同培养农业资源与环境和生态学创新人才的模式与实践》的立项背景和研究方案,通过开设“中科院菁英班”,将中国科学院系统的名师、前沿学术思想、国家级科研平台资源引入我院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化科教结合,加强协同创新,探索校所开展战略合作的新模式。胡承孝教授详细展示了《新农科环境生态学科专业优化与通识教育体系构建》的总体方案。他指出,通过涉农高校环境生态教育、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现状和问题研究,构建环境生态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学科创新体系,促进新农科环境生态教育创新与学科创新联动发展。张捷副教授主持的《基于虚拟仿真资源的分子生态毒理学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项目期望通过虚拟仿真平台实施《生态毒理学》课程的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改变学生“重被动接受、轻主动思考,重理论识记、轻实践操作,重孤立运用、轻灵活迁移”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研究意识和创新能力。汪善勤副教授主持的《空间信息技术适应新农科人才需求的实践教学研究》项目针对地信学生就业严重偏向信息技术类企业,现有专业课程中与农业相关的教学内容偏少,新兴技术的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缺失等问题,提出改革关键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与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有效的融合起来,探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适应新农科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和方案。张晓明副教授介绍了《三方协同推进水土保持工程深度融合课程思政元素的创新教学模式与路径研究》的总体方案和改革举措。他谈到,搭建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协同的教育联盟,从十个方面挖掘该课程的思政元素,运用“讲、查、做、演、论”多元化教学方法开展专业课程思政的路径深度融合思政元素,通过综合运用问卷、访谈等方式反馈、提高和评价项目的执行效果。


蔡建波副教授介绍了《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工科+新农科交叉融合的环境工程类一流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新工科项目的研究背景及研究计划。新工科视域下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环境工程类一流人才培养能力不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林高校环境工程类专业“工”“农”交叉融合不足,所以要按照要求,强化“新工科”建设标准,融入“新农科”建设思想,打破固有学科边界,破除原有专业壁垒,建设一批具有“新农科”思想的“新工科”建设标准要求的师资队伍,打造具有“新农科”特色和“新工科”标准的课程体系,构建“工”“农”结合的“四融合”实践教学模式。

各系系主任和教学巡视员按照学校新农科和新工科教改项目的要求,对项目的目标定位、研究内容、实施方案及其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和指导,提出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专家组一致认为7个新农科和新工科教改项目反应了新时代对专业发展的要求,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方案可行,通过开题。

据悉,学院共获批6项学校新农科教改项目(含1项委托项目)和1项新工科项目。新农科和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立项申报启动时,正值疫情严重时期,学院教师积极响应学校“不停学不停教”的号召,在完成在线教学任务的同时,主动参与到学校新农科和新工科的建设项目中,积极申报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通讯员:刘玲





Baidu
sogou